奇怪的是,發現這一滲坑的不是華北平原當地人,而是位于重慶的環保公益組織“兩江環保”,他們在4月18日下午發布了《華北地區發現170000平方米超級工業污水滲坑》圖文報道。
4月19日中午看到鳳凰網新聞,我立刻發了微信朋友圈。一些朋友很震驚,問我是否是真的,我回復說估計是真的,因為我在河北考察時曾親眼看過河溝、水塘中五彩的污水。還有一個學生發給我一個“哭泣”的表情,說大城縣就是她姥姥家。
這次各方的反應是很快的。4月19日,大城縣政府作出回應。4月18日晚,該縣組織縣環保、公安對滲坑情況進行詳細調查。17萬平方米廢磚廠強酸滲坑是兩個農民所為,兩人已經被抓起來了,且已經在2014年投資委托龍淼公司治理滲坑廢水,只是沒有治好。3萬平方米化肥廠滲坑已經委托給碧水源公司治理,也是沒有治好,還打了官司!環保部也作出了回應,立即派工作組到當地檢查。
4月20日,廊坊市成立由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工作組到大城縣現場調度處置工作,派出市紀委工作組入駐大城縣展開調查;大城縣主管副縣長、環保局長和環境執法隊長、南趙扶鎮鎮長和主管領導已停職檢查。在此基礎上,市紀委已展開調查,將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問責。不過,目前一些消息還是讓人感到撲朔迷離。首先,17萬平方米的滲坑,據說水深1~2米,原來的水印還高出1米多,說明廢水總量在40萬方左右,那么問題來了。
首先,兩個農民是怎么把這么多強酸廢水弄來的?如果用運力40噸的液罐車拉,得要1萬車次!那動靜也太大了吧?而且,強酸廢水的來源在哪里?得把源頭找出來吧?即便負責拉運的農民有責任,讓他們拉廢水的企業更脫不了干系吧?
其次,上市公司碧水源發布聲明:他們和大城縣沒有任何合同關系,也沒有訴訟關系,這到底是怎么回事?我們拭目以待。
其實,華北平原的地表污水污染地下水的問題由來已久。很多人都知道華北平原有一句俗語:“有河皆干,有水皆污。”幾乎每條河都干涸斷流,如果有水也是污水,水質大都是劣V類。很多河流平時是斷流的,一節節被攔起來,用來存放濃度很高的污水,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避免污水流向下游被訴,就采取攔蓄的辦法,只等發大水時隨洪水沖走。
即便如此,一些地方還用這樣的水灌溉。曾經看到造紙污水使灌溉渠、田間都變成紅褐色。尤其讓我感到有些諷刺的是一條從北京流到河北、天津的河流,河流名稱竟然就叫“北京排污河”!在河邊可以看到,水很渾濁,有臭味,屬于典型的黑臭水體,可是農民還在用這樣的水灌溉,還有人在河里撈魚。這些河溝、灌渠、水塘里面的污水,不可避免要下滲污染地下水。
十幾年前我曾說過,相對于水量短缺,我國水資源安全的主要威脅是水污染。水污染已經對我國的水資源安全、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威脅。尤其是地下水的污染后果更嚴重,因為要想治理恢復,難上加難。
到底該怎么辦?最根本的還是要轉變觀念,再也不能走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的老路,堅決打擊各種環境污染行為,落實地方黨政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,對環保不力的官員嚴厲追責!另外一個需要轉變的觀念是:環保本身也是產業,大力投資環保,發展環保產業,也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。